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恩启特教平台(ID:ingcare),未经许可,请勿二次转载。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尤其是一些新手家长,常常会经历漫长的“寻医问药”的阶段。总是想寻求一种“特效药”来治好孩子的病。
以“自闭症+用药”作为关键词在网站上搜索,排在前面的大多是:
对于那些在在“自闭症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家长,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共患病开始显露,用药的需求也会渐渐出现。
我曾经接触过很多处于青春期的自闭症孩子,很多体重超标的情况,缺乏运动的他们被家长送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跑步、运动、做游戏。一些小龄的家长看到这种情况也对孩子的体重非常注意。这些大龄的孩子大多数都在用药控制自己的一些问题行为。
我们之前和家长们分享了一些抗抑郁药对自闭症孩子问题行为产生的利与弊。
除了抗抑郁药物以外,抗精神病药物也越来越多的被家长所熟悉,尤其在自闭症被归于精神疾病的范围之中,更多的人想寻求相关的药物“治疗”。
为什么这些药物对自闭症孩子的副作用如此明显,还依旧有家长在给孩子服用?这些药物能解决自闭症孩子的哪些问题?服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吗?
来自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的Marina Sarris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解答。
一些自闭症孩子或其他大龄自闭症患者,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多动症状、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或其他一些不良行为问题,而服用一系列的精神类药物。一种被称为“抗精神病药”的药物已经成为控制自闭症患者最严重问题行为的“首选”。据最新研究,有1/5-1/6的自闭症青年服用过这种药物,有43%的成年人服用过。这种药物已经成了自闭症患者之中最常用的一种。
这可能是因为,只有两种抗精神病的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自闭症患者某些症状或抑制某些不良的行为。大约在10年以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了阿立哌唑(Abilify)和利培酮(Risperdal)用于治疗自闭症中“易怒”的情况:自残和攻击行为。而最近,美国卫生保健和质量署对这些药物使用的科学依据进行了权衡。他们发现了这些药很明显的好处,但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危害”——不良的副作用。和不进行治疗的情况相比,这些药物减少了自闭症患者一些问题和刻板行为。这些也会造成自闭症患者体重的明显增加和运动障碍。
另一篇关于阿立哌唑的科学综述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些药物好的一面是:无论是小龄还是大龄的自闭症孩子,他们的攻击与自残行为,多动的情况,无目的的行为等等都变少了。但是,也有一些明显的副作用,例如:让孩子体重增加、加剧孩子流口水的情况,甚至会让孩子总是颤抖。
然而事实上,根据著名医学杂志《儿科》(Pediatrics) 2011年的一篇文章,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已经严重到需要限制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类型。这些研究人员表示,抗精神病药物应该只在“有严重问题”的青年人中使用。
一些家长希望能有更多其他的选择,来治疗孩子这种严重的行为。